递归法

💡 极简洞见

递归是“自我调用”的思维与编程范式:一种“化整为零、以小见大”的生活智慧。

📌 来源

  • 日常困扰:拖延、目标太大无从下手

🔍 详情展开

核心概念

  • 大问题 = 小问题 + 重复动作
    比如“写一本书” = “写一页” + “重复写下去”
  • 必须有“停手”的边界
    否则会陷入无限循环(比如“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”——永远没准备好)
  • 相信小步骤能累积成大结果
    每次只解决“当前这一层”,不焦虑整体

典型案例

  • 目标管理:想健身?先做“今天做一个俯卧撑”。
  • 情绪处理:焦虑未来?问自己:“此刻我能做的最小一步是什么?”
  • 学习新技能:不会画画?今天只画一个圆。

理论操作(三步法)

  1. 定义“最小可行动作”(基线):比如“打开文档写一句话”
  2. 设计“重复规则”:每天只做这个动作,完成后就停(避免压力)
  3. 信任过程:不盯着终点,只专注“这一次”

实践日志

🌍 预设使用场景

  • 面对拖延、畏难、完美主义
  • 拆解项目任务
  • 处理情绪内耗、寻找人生意义(把“解决人生问题”变成“解决今天的问题”)

🛠 优化日志

  • 加入“完成即胜利”心态:做完最小动作就打钩,不追加

🎯 审视影响

  • 好处:降低启动门槛,积累正反馈,打破“全有或全无”思维
  • 注意:不是逃避大目标,而是用小行动靠近它

❓ 未解之问

  • 如何判断“最小动作”是否太小而无效?
  • 当重复多次仍无进展时,该坚持还是调整?
  • 与“原子习惯”相通:微小但持续的改变
  • 与“正念”呼应:专注当下这一刻能做的事
  • 与“项目管理”底层逻辑一致:WBS(工作分解结构)?WBS 是什么

⚠️ 潜在问题

  • 误把“机械重复”当递归(需有明确目标导向)
  • 忽略“停手边界”,导致过度投入或倦怠

🔮 未来猜想

万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
🔗 关联网络

🔄 演化日志

  • v0.1(2025.10.13):demo 版本。

📎 附件参考

  • 《原子习惯》第1章:1%的改进